內容運營走向前臺,學會基本套路 |
作者:寶雞網絡公司 發布時間:2016-12-14 瀏覽:1447次 |
王尼瑪、張全蛋、暴走漫畫、暴走大事件、暴走看啥片等等自媒體賬號,相信玩混跡網絡的人耳熟能詳,僅王尼瑪一個微博粉絲就超過了千萬量級,暴走漫畫微博粉絲已達七百多萬,而我也作為新媒體項目的公關戰略協助者,也有幸參與其中工作。 因尊重職業道德,以下內容不會摻雜公司商業機密,主要幫助大家理解新媒體運營的問題,注重解決方法和流程,以及舉一些可選擇范圍內的例子進行說明,感謝各位看官理解。 首先,可以肯定的是,從事新媒體工作是非常具有前景的,但并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做新媒體,就像許多人去面試新媒體工作,一些公司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新媒體,往往問求職者“你玩不玩微博啊”或“你有微信公眾號嗎”這樣的問題,在不專業的公司眼里,新媒體運營單一的被定性為文案或者編輯,甚至做的是CTRL+C/V。公司不懂得怎么運作,然后急于求成,再給新人頒發一些變態得難以完成的KPI考核,這完全是惡性循環。 1. 不是人人都適合做新媒體運營:如果你連新媒體運營是什么都不知道 新媒體運營工作和文案、編輯、設計工作相輔相成,但不等于就是他們 (1)我們先來談談媒體、新媒體、自媒體是什么 媒體,意指兩者之間,傳播信息的媒介。 新媒體,狹義來說是相對舊媒體,如傳統電視媒體、紙媒、廣播等,主要依托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傳播的媒體。而廣義來說,角度各種各樣,如,新媒體是指具有時代性、技術革新性、便捷性、多點迅速爆發的傳播性,互聯網時代的社會性等等特征的媒體,這里就不和大家繞理論了。按照平臺劃分,一般是指微博(主要是指新浪微博),微信公眾平臺。 自媒體,則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、分類細化,延伸衍變出來的概念,最簡單、明顯的例子就是不少微博賬號更喜歡用XX君、XX大叔、XX姐來命名了,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互動,而新浪也在調整企業號和個人號的權重平衡,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多號發展,加入了橙V的隊伍。 自媒體相當于個體的發聲器,是個人及表現為個人的團體的宣傳出口,自媒體更加強調跨平臺多渠道同步更新擴散的操作,除新浪微博、微信號外,今日頭條、網易號、百度百家等平臺都加入了自媒體這塊蛋糕的爭奪。而理想化來說,除新聞媒體外的個人賬號都可以劃分去自媒體,如在B站創作視頻的UP主、在直播平臺秀才藝的網紅、在知乎社區撰寫專欄的大牛、乃至是在留言區發一條評論,都是一次一個賬號一個點對多個點的傳播行為。 自媒體的時代,可以說是,人人都是傳播者、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,而網絡平臺是一個載體,是一個模式。 (2)編輯、文案,新媒體運營各是什么 編輯是指處理稿件的人,包括編寫、整理、修改,稿件可以是文字稿件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,所以又有文字編輯、美術編輯、音頻編輯、視頻編輯等崗位。本人在加入暴走之前,是一家動漫資訊實體雜志的主編,而一般文編的工作流程是,策劃和選題、組稿和撰寫、排版和校對,至出版完成。 文案一般指的是文案撰稿人,是為廣告公司服務,為企業品宣、策劃部門提供服務,達成銷售(大衛奧格威所言:廣告就是為了帶來銷量)及其它直接盈利、或間接轉化為盈利的目的,如品牌知名度、美譽度、偏好度、品牌形象,購買意向。隨著網絡時代發展,你給BOSS發一份工作匯報郵件,在QQ群發一份唱K公告,或者在論壇寫一篇帖子,乃至——接下來要說的新媒體運營,發一條微博,這些都屬于現代文案行為范疇。 新媒體運營,終于輪到我們主角登場了,是【1】利用新媒體平臺【2】在戰略指引下,通過策劃、【3】內容創作+宣傳推廣等運營手段【4】達成營銷目的 通過以上4點,我來說明這三者崗位的不同: •編輯和文案可分別服務新舊媒體,但新媒體運營主要負責新媒體平臺 •編輯、文案和新媒體運營工作環節中皆需要策劃,策劃既是互聯網運營崗位的起源之一,也是一種工作行為 •編輯傾向于整合、修改,文案主要負責內容創作,但新媒體運營包含了這兩個崗位的側重點,同時負責從策劃到內容完成、再到對外輸出的一整套流程 •文案和新媒體運營營銷的目的性更強 可以看出,新媒體運營除了主負責平臺不一樣外,還涵蓋了編輯和文案的工作,編輯和文案在這里不再是兩個崗位,而是新媒體運營工作中的兩種路數;加上運營工作本就是為公司從運維到經營、盈利這一系列發展負責的,三者當中,在互聯網公司處于最高的排位。 按照優先順序排列: 運營>新媒體運營(服務于新媒體的一個分支)>文案and編輯 三者的發展目標: 新媒體編輯——新媒體運營——資深 / 高級新媒體運營——新媒體運營主管 / 經理(有普通與高級之分)——新媒體運營總監(有普通與高級之分)——運營總監(根據需要,之后也可互換其它CXO級崗位) 助理文案——文案——高級文案——資深文案——文案主任——首席文案(皆以4A公司為標準) 初、中、高級編輯——責任編輯——執行主編——副主編——主編(及資深主編)——執行總編——副總編——總編(及資深總編) 2. 不是人人都適合做新媒體運營:如果你連公司都不會選擇 俗話說:良禽擇木而棲。強大的公司由多個優秀的團隊組成,一個成功的項目離不開團隊們的通力合作。 舉個例子,如果你原本打算從事廣告文案工作,4A級廣告公司的壯大是靠創意部、客戶服務部、媒介部和互動部(主要針對互聯網)多方面付出支撐的,而廣告文案則是歸屬于創意部,在營銷傳播過程中,一般來說有些弱小。 正如羅素·瑞夫斯(特德·貝茨廣告公司董事長)所言:“我并不特別看重文案,我更看重宣傳計劃。當一個客戶出了問題來找我,我會給他設計一個宣傳計劃,而不是廣告。如果10年后,別的情形還是老樣子,而他的生意越來越好,我想那就是這個優質的宣傳計劃在起作用了。在這個行業中并不僅是文案才能產生推動作用?!?SPAN lang=EN-US> 新媒體運營也是同樣的道理,如果你所任職的公司商業模式不佳、核心業務薄弱、用戶定位不準確、BOSS或其它部門能力有限、再或者BOSS對新媒體部不太看重、資源不夠強大,或適逢市場環境動蕩、資金鏈出現問題,公司的造血能力勢必不足,這時候依賴一兩個人力挽狂瀾的可能性太小,君不見,就連諸葛亮遇到魏國這樣強勁的競爭對手尚且失敗,何況許多初入行的新媒體運營人員呢?即使有人成功,可復制性太小。 在互聯網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冒出的時代(雖然資本寒冬來臨),求職者不要妄自菲薄,也要去觀察所面試的公司,觀察流程如下: 整體的戰略>對應的策略>局部的戰術>沒有出現錯誤的執行 如果決策方面有情況,下面的執行層干得再high,也是事倍功半。 前段時間,有一位想要自己做PPT干貨的微信公眾號的朋友來向我取經,我聽了他的描述后就把他勸退了。他的策略是通過分享創作心得和PPT模板,吸引關注,然后將自己收集的PPT模板打包按照200元~300元一套的售價給賣出去,形成盈利。我的看法是: (1)用戶定位不清晰 沒有做過調研,而是把自己的用戶粗暴的定位在低端和高端兩個極點。 (2)對用戶習慣不清晰 低端用戶:一部分自學能力較差,存在伸手黨現象,即使給他一篇干貨文章,他也不知道自己問題出現在哪里,希望從零開始學習某樣技能(速成更佳)。既然迷茫,何談去購買PPT模板? 高端用戶:大神已駕輕就熟;而領導層用戶即使不會制作,也可以把任務交給團隊下屬,或者是外包,花一些錢,省時省力。 (3)對市場需求了解不足 不了解用戶屬性,自然不了解用戶習慣,不知道他們出沒于哪些場所(渠道),推廣無從下手,微信號輸出的內容也不對等——從而無法窺探到市場全貌。用戶的反應可能是這樣的:“這里有這么多選擇,我為什么要選擇你?”而對于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而言,最主流的是運營、產品、技術三大崗位,其它還有設計之類,再分類下去,則有產品運營、新媒體運營、JAVA工程師、前端、UI、UE這些細分崗位培訓,最后分類下去,則是“如何做好內容”,“如何寫產品需求文檔”等等具體技能培訓了,而“PPT”培訓則是屬于最末尾的需求。所以這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市場。 (4)商業模式無法鋪量 職場人士并不會經常用到PPT,一般在會議上、演講上會使用到,使用頻率有局限性,并且網絡上有許多免費的PPT模板,更是壓縮了PPT微信號的發展空間,這時候PPT微信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中介性質的“資源收集者”,除非這個號的是主人是一個大IP,以及可以源源不斷地推廣輸出,做穩定積累。否則,一周做個幾單,得不償失,無法形成鋪量的商業模式,必將死亡。 3. 不是人人都適合做新媒體運營:如果你連一個優質賬號的條件都不知道 (1)供需關系的達成——我有故事,你有酒嗎? 簡言之,就是我想要做什么樣的賬號,給什么樣的人看。 深言之:我有什么樣的資源,我能提供什么,市場的需求度如何,哪些人需要我提供的東西? 做生意的本質就是“低價買進,高價賣出”,商業模式是建立在不對稱信息上面的,比如: •不對稱資訊供需關系=我知道,你不知道(英國那些事兒、關愛八卦成長協會), •不對稱技能供需關系=我會,你不會(實用技能醬,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), •不對稱情感供需關系=我有各種故事,你沒有(冷笑話精選,回憶專用小馬甲) 我很久前做過一個試驗,創建了一個以動漫交流為主題的新浪微博,一開始以分享動漫資訊為主,幾乎無人問津,之后改用替人照片畫成動漫形象的方式,一個月內積攢了一千多粉絲,三個月后到了一萬兩千粉,甚至開了個人網店達成了盈利,但同樣遇到制作成本高昂、商業模式無法鋪量的問題,加上工作時間緊張,遂作罷。期間,完全是個人利用些微的業余時間進行運營,沒有使用任何公司資源。 這個號的供需關系,就在于我和朋友提供繪畫服務,定位于中低端喜愛動漫或繪畫、年齡主要是大學到新婚夫婦階段的用戶,滿足他們在紀念(如結婚紀念,無法實現的戀情紀念,旅游紀念等)、饋贈(如告白)、秀(如秀自己、秀親朋好友)等方面的需求,產生價值。 具體供需流程:在微博放上畫像案例(相當于產品上線前、運營所做的內容填充)——在各平臺推廣,引流至微博及粉絲社群——擁有第一批種子用戶——將替種子用戶完成的畫像放在微博上、互動,吸引微博用戶,同時擴建社群——內容再輸出+推廣+用戶轉介紹——循環 這么做的好處就是,成本微乎其微,還實現了經濟收益,適合個人玩家。當然,對于這個號,我也嘗試過、花了100塊錢買粉,雖然號稱高價活粉,不過并不是我的目標用戶,結果我每發一次微博粉絲就往下掉(買粉并不是沒有作用,在這里不做擴展) (2)個人IP的形成——王尼瑪、papi醬,還有更多的網紅,下一個是你嗎? 新媒體運營反反復復強調內容,但內容創作的前提,一離不開我寫給什么人看、他們想看什么(需),二離不開我是什么樣的人、我和用戶交流的風格是什么(供)。 以王尼瑪為例,王尼瑪是一個搞笑、逗比,但卻充滿正能量的人,他給人的感覺是惡搞卻不低俗、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有時又能一語驚人,他是年輕人的忠實朋友,在《暴走大事件》里為80后、90后正過名,雖然他從沒有大聲宣揚、自稱過,但對于崇尚自由、追求獨立的年輕人來說,他的感染力已經深入骨髓,傳播度極廣的暴走表情,以及光在優酷播放量就突破3.4億(早前數據,現數據暫不公開)的視頻,是他兩大IP輸出。 和其他主要靠著外部平臺對微博導流的博主不同,暴走漫畫的起家與新浪微博密不可分,而一些娛樂明星、網絡寫手本就有著影視、歌曲和著作作品,一個歌星甚至只發一條“我今天理了發”就能吸引眾多目光,但對于草根是渴望而不可及了。 那么,在沒人投資你之前、你如何聚攏萬千目光,成為一個IP?甚至有個妹子過來找我,說她在虎牙做直播,連衣服都脫了,但就是沒有火。 1.選擇正確的推廣渠道 你要寫影評書評可以去豆瓣,你要拍二次元向的視頻去B站,你要討論職場可以去赤兔……就連覆蓋面極廣的新浪微博和微信,也是有“網絡媒體基因及社交、聊天基因”之分(出自吳軍博士《浪潮之巔》一書)。 無論微博、微信還是知乎,你想成為大V,必先選擇一個主要及幾個次要的分類(或話題),是跟風熱點分類還是挖掘潛力股,也是需要考量的。 前者,以起點中文網為例,他們有一位編輯和我說:“在你還沒有能力帶領潮流之前,不如先順應潮流”,所以諸君看到了許多一本書火了,接著出現了好多類似書籍,也跟著火的范例。一個道理:順應市場比開拓市場簡單得多;后者,主要說的是紅利期,在一個傳播渠道或者項目未成熟之前,是有很多規則空子可鉆的。比如說2010年新浪微博剛起來的時候,大號較少,一旦生產出優質的內容其它相關的大號就會轉發,草根積累粉絲比現在容易。那時候推廣費用也比較便宜,找一些大號內部友情價轉一條才幾十塊,但如今大號們已各占山頭,關系鏈業已穩固,外圍玩家想殺入城門得付出比以前更多的代價。 說完第一點前,還需要補充說明的是:在你選擇了正確的推廣渠道,同時也知道自己面對的用戶是怎樣的人時,內容不要盲目追隨熱點,盡量要和他們的喜好重合。暴走漫畫的微信公眾號就有過這樣的經驗教訓,在前段時間幾乎篇篇文章閱讀量10萬+的情況下,有兩篇的閱讀量差得挺刺眼:一篇是關于里皮上任國足教練的,另一篇是關于樸槿惠閨蜜干政丑聞的。本人的微信公眾號下宇說運營(xysyy6),受眾群體是學習互聯網知識的新人,管理該號的朋友最近為了追熱點發了篇悼念卡斯特羅的文章,閱讀量也不佳。 2.技能 內容為王?不錯,但內容的來源是你的技能。我只是個業余漫畫愛好者,在短短數月沒有資源投入的情況下就積累了1.2萬的微博粉絲,那如果我的技藝精湛呢? 《從零開始做運營》一書的作者、同時在知乎也是大神的張亮在《我是如何在知乎做到10萬粉絲的》文章里寫到,他靠著10萬粉絲的價值,讓十多家出版社拋出橄欖枝,同時他建立了訂閱號,7個月不到的時間就開通了流量主。粉絲是怎么聚集的?因為他懂運營,這個就相當于是他的技能,他通過技能幫助知乎用戶解決互聯網學習上的難題,贏取了粉絲。 這里說說我,我2016年7月注冊知乎,知乎用戶對暴走漫畫是有深厚感情的,但同屬暴走漫畫工作人員,我一開始的一些回答卻并未為我贏得多少粉絲。直到“運營總監或運營經理是怎么成長起來的”這篇回答讓我得到了一百多個贊,我才找到了前進方向——你實實在在通過你的技能和見識幫助了他人,才能贏得他人的支持和尊重。 總的來說,技能是什么? 技能可以是技術,也可以是滿足用戶物質、精神需求的能力。大觸和大牛指的就是在各個領域能力過人的大神。譬如游戲界的紅人可以是高玩,也可以是各具特色的手殘黨,像游戲解說謎之聲在業界就以各國語言功底深厚著稱。 光有技能還不行,為了避免同質化,你還得為自己有意或無意的貼上標簽,建立他人的認知。再以謎之聲為例,他不但精通外語,而且知識面廣博、聲音儒雅時而調皮、性格溫和,提到他這些特點相關的梗,游戲圈子的人或許就會聯想到他。 而對于我,看過我在知乎上不少回答的朋友,見到我一步步從保安、快遞員走向互聯網公司管理崗位,他腦海里會產生一個印象:這是個不屈不撓、勵志的斗士。另外,在我的QQ群里,我不斷給互聯網從業新人出一些注重實踐的主意,他們都稱我為套路大神、老司機。當然,我在知乎還有個標簽,就是暴走漫畫。 怎么貼標簽? 通過內容傳播告訴用戶你是怎樣的人,你的觀點代表了支持你觀點的那部分人的利益。最好不要兩邊都討好,這就成了一個球,沒有棱角也就沒有了特色。比如最近關于咪蒙《職場不相信眼淚》的討論,支持她的觀點就會容易被人貼上BOSS、領導、剝削者等標簽,反對他的觀點也會容易被貼上打工者、實習生、弱勢群體等標簽。 對于運營人而言,不管是雞湯還是反雞湯,它們的作用是滿足用戶需求,用戶喜歡看反雞湯文,你給他一碗雞湯顯然不合適,反之亦然。小孩才分對錯,大人只看利益——我在寫完這段話后,你是不是會為我貼上“實用主義者”、“冷酷”、“看過”這樣的標簽呢? 3.機遇 人人都想成大V,人人都想當明星,一夜成名,這種情況是有的。 我們以曾經的爆款視頻“我的洗發液”為例,成龍的口癖“duang”就是因此視頻紅遍網絡。 創作這部視頻的是一位叫“緋色toy”的b站up主,他曾在2013年2月8日就發了惡搞成龍關于霸王洗發水廣告的視頻,但是當初沒有火,直到2015年2月20日,他卻運用了相同的題材讓自己新視頻火了起來!創作這部視頻的是一位叫“緋色toy”的b站up主,他曾在2013年2月8日就發了惡搞成龍關于霸王洗發水廣告的視頻,但是當初沒有火,直到2015年2月20日,他卻運用了相同的題材讓自己新視頻火了起來! 看似一夜成名,其實也是各種化學反應的結果,但有時候就是這么機緣巧合,看到一個個無法預測的爆紅事件,我們也只能做做事后諸葛亮。之后緋色toy因為海外學業原因,無法繼續制作視頻,他的紅火也是曇花一現。像2014年末突然紅起來的“瓜子哥”、“百元哥”也是這樣的例子,他們具有偶然性、不容易復制、缺乏系統運作和持續內容輸出,比起職業網紅是有較大差距的。 盡管如此,他們的成名遭遇也是許多公司夢寐以求的,抓住機遇,同時也要會運作機遇,不要死在半路上,這是成為一個IP最后一個告誡。 4. 劍指前方:新媒體運營編輯的出路在哪里? (1)職業撰稿人 撰稿并不只是指寫文章,它也可以是創作視頻或者其它形式,這里的撰稿=內容創作。 比如著名游戲播客敖廠長,他是銀行職員也并未成立公司,但他的收入一部分來源是和他創作的視頻有關。 (2)新媒體運營總監 從新媒體基層做起,一步一步成為打工皇帝吧!這是許多職場新人的理想。 (3)創業老板 從老一輩網絡紅人叫獸,到現今的papi醬、咪蒙,都在燃燒著新媒體粉絲帶來的經濟效益。這條道路看似是一貫式的,但極其復雜,比如說玩微博的人或多或少知道“留幾手”這個大V,但可能不知道這個號是一家叫做蜂群傳媒公司旗下的,也更不知道“知乎大神”、 “我的前任是極品”、“土豪”、“公眾號菌”、“精分君”和他都是有關聯的。 留幾手就是留幾手本人嗎——在職業運營人看來,他就是個IP; 注冊這么多分類微博好嗎——在職業運營人看來,公司只是在增加傳播覆蓋分類。 媒體水很深,賽艇請小心。 (4)營銷推手 一個事情火了起來,就真的只是內容的功勞嗎?你在事件的評論區看到的真相帝、分析帝、噴子、路人都是真的嗎?公關公司,或者自己所在公司的新媒體部門及營銷相關部門,作為幕后操盤手功不可沒。 秦火火:著名網絡推手,人稱“謠王”,他的事情百度可以查到許多,于2014年因涉嫌誹謗和尋釁滋事被捕。 還有其它許許多多的出路,人一日需要溝通,一日就脫離不了媒體,也請各位新媒體運營人不要武斷的將新舊媒體切割開來,那樣會阻礙你的思路。對于新媒體運營,如果一開始的想法是錯的,后面將會滿盤皆錯,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運營,一定要格局大,眼界寬,要不終會沉淪于復制粘貼的打雜流程,泯然眾人。 好了,在這篇文章里我們擴展了許多思路,基本的新媒體運營入門、所需技能,以及漲粉流程、竅門我就不在這里說了。 以上內容是由寶雞網站建設、寶雞網絡公司,寶雞世紀網絡為您編輯整理的“內容運營走向前臺,學會基本套路” 的相關內容。我公司是在寶雞市工商局注冊的專業提供網站建設、網站優化、網站推廣,軟件開發的網絡技術企業,一直致力于面向寶雞地區黨政機關、企事業單位提供大中型門戶網站解決方案、移動互聯網開發(WAP手機門戶網站、微信開發),以及中小型應用軟件開發及其它信息化外包業務。目前已承建寶雞地區近760多家黨政機關及企業門戶網站,是寶雞網站建設行業有影響力的寶雞網絡公司。歡迎您來電咨詢。
|